今晚报 2015年7月11日 第17版
1934年12月3日,一则刊登在北洋大学校刊《北洋周刊》上的“征集校歌启事”引起师生热议:“本院……近拟编纂院史,并拟征集校歌。尚望全国北洋先后毕业各同学,本其发扬母校精神之热忱,各抒伟见,激励后生。并附录校歌未定稿于后……”
后附校歌未定稿:“武库宏开,葱茏佳气绕楼台。是我最悠久中华学府,文化胚胎。北运河流兹润泽,西沽桃李遍培栽。炼欧美,铸通材。综土木机电冶金采矿,育成建设人才。看外交司法峥嵘头角,工商路矿,蜚腾声誉,尽皆实事求是中来。劝同侪,好继续共同努力,永使我北洋光华发越,普照埏垓。”
从文学鉴赏角度而言,这篇“校歌未定稿”堪称文辞优美,器宇轩昂,用来作为大学校歌,已是难得佳作。然而时任北洋大学校长的李书田却并不满意。在李书田看来,当时的天津、华北,哪里还有什么“葱茏佳气”?只怕早已是“黑云压城”!且看:1934年8月7日,日本商人在河北唐山贩毒,两日内国人因吸食致死者达八百多人;8月11日,日本在北平、天津大规模军演;8月25日,驻扎天津的日军居然在市内演练巷战。战争阴云笼罩,家国命运艰危,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正在逼近。
而此时的北洋大学,正勤勉践行着自己“兴学强国”的诺言:北洋大学率先实现了工程人才培养的本土化,打破了中国大学在工程技术上对外籍教员的依赖;开创研究所,招收中国第一批研究生,引领了中国大学向研究性大学的转型;克服艰难险阻,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各项技术指标都追平甚至超过德国原机,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召集一大批工程巨擘,创立中国第一所水工试验所,将救国救民的家国情怀洒向黄淮江海,兴修水利,造福苍生……
李书田清醒地意识到,这样一所大学的校歌,不应仅仅是彪炳“悠久学府”“文化胚胎”的堂皇辞令,而应该唱出时局危难,唱出家国兴亡,唱出北洋师生于家危国难之际的担当!正如他在1933年北洋大学开学典礼上的慷慨声言:“国难方滋,榆热告急……校舍之堂皇,设备之宏丽,院系之遍设,学生之众多,决未足尽大学使命之万一,大学应向人民提供新发明、新创造,还要提供能发明、能创造、能领袖群伦的一流人才!”抱定这样的精神信念,李书田找到当时中国音乐界的两位巨擘——萧友梅和廖辅叔,请两位大师谨以北洋大学之精神风骨,殚精竭虑,谱写校歌。
1935年8月,在北洋大学四十周年校庆之际,由萧友梅作曲、廖辅叔作词的《北洋大学校歌》正式确立。校歌旋律雄浑,词意精练,内涵深远,既体现了北洋大学的办学精神与优良传统,更强调了学校以工科见长、注重实践的特色。自此以后,这首校歌激勉着万千师生扶危克难、严谨治学、爱国奉献,一字一句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望前驱之英华卓荦,应后起之努力追踪。念过去之艰难缔造,愿一心一德共扬校誉于无穷。”(太岳)
天大故事 征文
beiyangzhengwen@163.com
304am永利集团官网 今晚报社 主办
纪念北洋大学—304am永利集团官网创办120周年
今晚报: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5-07/10/content_1274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