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塘洼地建校园——回忆卫津路校区建校时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2019-04-09    

前几天,暴雨袭城,水漫“津”山,北洋园校区因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未形成积水而在网络走红。同时,卫津路校区也因为精心设计和前辈们“空间再紧,不得填湖”的决定而未形成太多积水。那么,你可知道,卫津路校区为何会有如此众多湖泊吗?建校时,这些湖泊是个什么样子呢?爱晚湖里的荷花和校园里的海棠又是从何而来呢?传说中的师生过年分鱼的场景是真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亲历者讲述卫津路校区建校时的那些事。

前 言

1951年,中学毕业后,我报考了北洋大学。待发榜时,怎么被304am永利集团官网录取了呢?跑到上海招生办去询问,得知由于院系调整,北洋大学和河北工学院合并改名304am永利集团官网。

到天津报到后,我们大都住在河北工学院旧址。由于招录的新生多,学生宿舍不够用,我们都住在大教室里。1952年,听说学校要在六里台与八里台之间建新校区,大家都很期待。由于新校区建设,当年开学日期延后,学生们暑期大都参加了建校的义务劳动。因此,卫津路校区的建成也有我们的劳动汗水。

一、坑塘洼地变校园

七里台原是天津市区西南的一片坑塘洼地,不仅地势低洼还有许多湖泊、坟地、窑坑,因为土壤盐碱,庄稼地也不多,主要的产业是烧砖的窑,由于取土烧砖,挖的坑洼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当时站在这里能看到的最高地块就是现在的大操场,有多高呐?你大概是站在现在游泳馆的地方看大操场,那么大操场的地平线在你的眼睛水平线吧!可见这里地方是多么的低洼。

当时建校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填地,几乎普遍将原有土地填高一米多。填地要土只能就地取材,于是就挖湖取土,以致有的湖越挖越深,主要被挖的湖是原一、二村之间的湖,即现在科学图书馆的地方,和水利馆东边的那个湖,大家叫它东大坑,现在叫友谊湖。后来随着校区建设的不断扩大,挖土的地方也逐步西迁,就挖出了一个著名的西大坑,地点大约在现在的新园村那儿。

当时刚解放不久,主要靠人力挖土,通过人力用铁铲把土铲到运土小车上,这种小车叫做轱轳马,靠人力沿着铺设的小铁轨,把土运到需要填土的地方。小车平常是一人推一个,上坡时往往要两人合力才行。为提高效率,平地上常常把轱轳马一个个联接起来,像一列小火车,由几个工人一起合力来推,这样节省人力,当一列列轱轳马车咆哮而来也很壮观呢!我们同学参加义务劳动大都是推轱轳马运土,当轱轳马在小铁轨上飞跑起来时,推车人还可以跳上去坐着,就像是坐上了小火车,让人不亦乐乎!!

今日美丽的卫津路校园,就这样在昔日学校员工、学生和建校工人的艰苦努力下建设起来。

二、郭冰运河创财富

郭冰是北洋大学水利系教授,也是北洋大学总务长,是卫津路校区建校的负责人之一。

由于卫津路新校区面积较大,校区建筑分散,且建校伊始校区内又无正式道路,运输很困难。建房最多的材料是砖瓦灰沙石,主要从市区南郊运来。由于当时汽车不多,运输建材除马车就是靠船从卫津河运到七里台河边,再用小推车运到建筑工地,颇为麻烦。

如此费时费力,令郭冰很费脑筋。他便设想将校内诸多湖泊连接,再从卫津路河到一、二村之间挖条河,这样就可以让运建材的小船直接来到建筑工地,可以节省大量人力,提高效率。大家认为此法可行,于是说干就干,在郭冰总务长的指导下,从七里台学生宿舍后边,沿与南开大学的边上挖了一条河,打通了卫津河和校区各湖的通道,使运建材的船可以直接到建筑物工地再卸下,节省了大量人力,也提高了工效,节省了很多资金。

此后,这条小河好像被自然认为这是与南开大学之间的界河,以致在南大建北村家属楼时就建到了河边,引起二校地界纠纷。实际上,当时挖运河肯定是在天大内挖的,否则南大早就不同意了,因此运河的南岸土地肯定还是天大的,只不过是不太宽大的一条块状而已!

三、五湖通航红桥艳

卫津路校区的主要教学楼区周边有好几个湖泊:南边中心校区有个湖,后称为敬业湖,教学楼区北边是青年湖,西边在工会旁有个湖,后成为爱晚湖,爱晚湖南边,即水利馆的东边也有个大湖即友谊湖,原一、二村之间现科学图书馆地方还有个湖,在三、四工人新村北边即现在的学湖里地方原来也是一个湖,这个湖最大,对岸基本上看不清,有点海的味道了。总之,校园里遍布五湖四海,风景优美。

当时为了保持水质,湖和湖都是相通的。为此在主要教学区通向六村之间、从化工系教学楼东面通向六里台学生宿舍区、从化工系教学楼西边通向三、四新村宿舍区都建了一座木桥,红色的栏杆很是娇媚醒目,也成了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那时青年湖中有小船供学生借用,可以划船锻炼身体。由于五湖四海是通航的,许多学生还常把船划到水上公园去。随着学校的发展,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数的剧增,这几座桥就成了交通的瓶颈。在扩宽马路时只好把它们都拆了,而在道路底下埋设水泥管,保持着湖湖相通。

四、天大第一广播站

1952年暑假开学后,全体师生从北洋大学西沽旧址(当时叫天大北院)和元纬路原河北工学院(当时叫天大南院)两校区迁到七里台新校址。为迎接开学,学校成立筹委会,提前进驻新校区做筹备工作。建设新校区的广播系统是工作内容之一,因此筹委会中也包括学生会宣传部的同学。我是学生会宣传部长,也成为了先头部队成员。西至三、四村家属区(现鹏翔公寓),北到北五村北的师大北院和建筑系学生宿舍(现鞍山道卫津路口的文化新村内),面对如此大的新校区,要在短短几天内将广播系统建起,这在短短的几天内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在大家焦虑之时,猛然发现七里台学生宿舍北边中部空地上竖立着一根废弃的大烟囱,虽然顶部已经损坏,但整体完好,有四五层楼高,最妙的是它位于七里台学生宿舍区北边,距大饭厅(兼作大礼堂)十几米。当时广播室设在大饭厅舞台右侧化妆室的楼上,拉起线来很方便。于是决定将广播大喇叭安装到大烟囱顶,三个高音喇叭分别对准东南、北、西三方,完全覆盖了新校区的所有地方,再在大饭厅内安装两个喇叭,不到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广播系统的安装,经调试试听效果也挺好。

10月2日,开学典礼时校园里响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等进行曲,也响起了“小二黑结婚”等民歌,后来,听海光寺居民反映说,你们天大的开学典礼我们也参加了。

以后逐步完成了全校的广播系统建设。由于广播室就在大饭厅右上角上,还有一个小窗可以俯视食堂,掌握广播效果。记得前几年每到“七一”,广播站就要播出中央领导接见永利官网领导或学生领袖的报道,同学们都静心倾听,整个饭厅安静极了,效果特别好,这是我一生搞宣传所听到的最美广播声。以后没有这方面的稿子了,有的老同学还会来问怎么不播了呀!

五、填湖修堤路通畅

敬业湖原是一个很长的大湖,东到九楼东边,西边延伸到建筑学院大楼,长达四、五百米。当时学生宿舍及教师宿舍都在湖的南边,所以要到湖北边的教学楼去上课特不方便,往往要绕湖走很多路,而在湖的中部却水很浅,每逢枯水时还会露出一些湖底。于是,在征得学校有关部门同意后,由我们水利系五五届同学倡议全系同学进行义务劳动,挖土填坑,在湖的中间部分湖底较高的那里,筑起一条貫通南北的土堤,修成为连通两岸的道路,这样要由一、二村到图书馆和各教学楼就不必绕道而行了,可由该堤直达,大大方便了从宿舍区走向主教学区。几经变迁,这条土堤终于形成了今天沟通南北图书馆的一座美丽的桥梁。

六、荷香扑鼻绣湖色

当时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很活跃。在北五村那儿有一个西湖村,七里台校区的许多土地和湖泊原来都是他们的。为了帮助农村发展文化,我们水利系的同学在系学生会领导下,主动发起了助学活动,为西湖村小学捐书助教,得到了村民的好评。为了感谢天大大学生们的帮助,西湖村村民向天大捐助并帮助种植了一批荷花,地点就在九楼前现敬业湖的东头,即现今北洋广场的地方,还有一处是在工会俱乐部西边的爱晚湖中。每到盛夏荷花盛开,清香扑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惜后来在修建北洋广场时把九楼前湖中的荷花在填地时一起毁了,只有爱晚湖中的荷花至今还在,每到夏季,湖中盛开荷花,荷香扑鼻而来,这是建校初期时种下的硕果。

七、海棠芙蓉美校园

新校园是在盐碱洼地上填土修起,要想绿化可不是件容易事。为此,学校园林队没少花力气,咨询过园林方面的专家,也做过不少试验。现在校园里高大挺拔的树都是杨树,那也是实践出真知的结果。但杨树春天开花,杨花飞舞。到处都是白色的花絮在滚动,弄得房屋内外都是,甚至于飞舞到行人的鼻孔、眼睛,甚是讨厌。而种植成功的当数海棠花树了,这种树不怕盐碱地,能顽强地生长,每到春季来临时,开出朵朵白中透着桃红的艳丽花朵,装点得校园里满园春色,深受全校师生喜爱。在校园的几条大道旁都种有好多年生长的海棠树了,而海棠树最集中的种植地当数水利馆,这也是水利馆中最美的景致。2011年,学校在春光明媚的时候创设“海棠季”活动,成为天大的一个品牌,很合全校师生员工的心意。

过去校园里还有一片芙蓉树林,地点大概在现在的十八号教学楼那儿,每到开花的时候结满了粉红色的花朵,那鬚状的花瓣别有情趣。在十二号教学楼前原来也有几枝,可惜现在都看不见了。还有水利馆大门口和院内的藤箩架上开的紫色藤箩花也是很美的。

八、连年有余(鱼)美食多

建校初期,湖湖相通,水质清澈。校园林队每年都要请西湖村的社员(渔民)指导帮助播撒鱼苗,撒网捕鱼,每到春节前都可以捞几万斤鱼,免费向每户教职员工分发一条四斤左右重的大胖头鱼,这也成了节日常例,届时家家都是鱼香满院,真是连年有余(鱼)啊!学校里有能耐的老师和员工,每到傍晚天刚黑时,提个小灯笼或打一个手电筒也行,沿着六里台学生区西边到三、四村北边湖边上,照着、溜着就会引得螃蟹聚拢过来,这时你只要勇敢地敢用手去爪,那么美味的螃蟹就是你的了。至于那些钓鱼爱好者则更是天天在乐园中了,湖周围都可以看到钓鱼者的身影。

后来,校园林队实行有序开放,凭购买的鱼票在指定的湖中钓鱼,每到周末,就看到在爱晚湖、友谊湖周围,许多垂钓爱好者在那儿垂杆享受丰收的喜悦。还有一些钓鱼高手则爱好在冰上垂钓,大冬天湖面结了厚厚的冰盖,在冰盖上凿开个洞鱼儿就聚拢过来了,那是因为鱼喜欢到洞口来吸氧气,这时候钓鱼者就很容易或钓或捞来捕鱼了。

新校区建成以后,郭冰的运河就没什么用了,但因它直通市区河道,又沿着学生宿舍,饵料丰富,引来许多鱼儿。我们在毕业期等待分配时,常常在这一段河中几个人围在一起赶场,把鱼儿赶到人圈中就很容易捕得不少鱼,很能丰收。把捕到的鱼送到食堂,请大师傅熬一大锅鱼,汇餐一顿,也都不亦乐乎!

九、伙食尾子产劳(捞)模

1952年以来,党和政府特别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曾经召见过学校领导和学生领袖询问大学生健康情况,甚至具体到每天吃什么?每月伙食费多少钱?那年教育部长杨秀峰还到永利官网蹲点一月余,在大饭厅和学生同桌吃饭,给广大学生极大的鼓舞。其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学校不仅学杂费全免,还实行了大学生吃饭不要钱,即免去了每个月要交的伙食费,而且饭菜的质量也大大地得到提高。基本上每顿饭都是四个大碗菜,有荤有素,鸡鸭鱼肉加大虾天天换着吃,主食也从过去常吃的玉米面窝头、小米饭、高梁米饭改成全部是大米饭和白面馒头,大桶的汤随便喝。一段时间后大家感到这个大木桶里的汤特别好喝,后来才发现原来这汤是用每天多余的菜(我们叫它伙食尾子)做的,喝到最后桶底就都是好菜了,于是同学中就产生了一批著名的劳(捞)模,他们吃饭都先不去饭桌,而是进了食堂直奔汤桶,用勺捞桶底好吃的,什么大虾、鸡块、鱼头还真不少,因而得到了劳(捞)模的美名。

当时吃饭是各学生自带碗筷(或匙子),大多数学生都是用毛巾缝一个口袋放碗匙,挂在书包背带上,下课后跑着去饭厅吃饭,那时你就听到校园里一片叮噹声,那是每个学生口袋中的碗匙的碰撞声,这种叮噹声一片,远远地就告诉你学生们来吃饭了。进入饭厅大家就奔小红旗而去,原来那时吃饭不要钱后食堂实行的是凑桌吃饭,由炊事员举着一个小红旗摇动着,吸引同学聚拢到那儿,每桌凑满了八个人就可以开吃了,所以饭厅里的小红旗既是一道风景线,也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关心爱护的红旗。同学们对比过去听老大哥们说,在北洋大学时期,学生们在饭厅经常吃不饱,所以一到开饭时学生都要跑进饭厅先抢窝头吃。在冬天由于室外太冷而饭厅内蒸汽太多,那些带眼镜的同学进入饭厅眼镜片上就被蒙上了一层水汽,什么也看不见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同学发明了先用肥皂头在眼镜片上擦一擦,这样水汽就不会附着到眼镜片上去了,所以带眼镜同学为了进食堂好战斗(抢窝头),身上必备的武器就是肥皂头。再看看今天,大学生们心中都觉得是暖洋洋的。

十、冰上健儿赛英姿

那时大学生们都响应中央提出来的要做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学生”,所以每天到了下午四点以后,很多学生都会跑到大操场去锻炼身体,而且好多都是全班同学在宿舍排好队集体跑步前去,一路上还喊着口号,很是壮观。因为他们除了个人要争做“三好学生”,还要争取全班成为先进集体。“三好学生”的一项硬指标之一,就是“身体好”的指标必需达到劳卫制的优(甲级“三好学生”)或良(乙级“三好学生”),这可都是硬指标,一点也含糊不得,所以同学们为了能争取做“三好学生”,争取自己班能被评上先进集体,所以大家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很高,大操场满是在锻炼身体的学生。

冬天学校里的湖面都结上了厚厚的冰面,是滑冰的大好场地,一些爱好滑冰的同学就都到那儿去一显身手了。那时在体育场中间有个小房子,是学生们免费租借体育用品的地方,学生都可以凭学生证借篮球、足球、排球、跳绳、哑铃等许多体育用品,也可以借到滑冰用的冰鞋,所以同学们的体育活动是很丰富多彩的,那些滑冰好手就借了冰鞋到湖上冰面去大展身手了。学校正式开辟为滑冰场的地方是九楼前的敬业湖东边的湖面,每天深夜有专人打扫冰面、泼水,以保持冰面平滑。每晚在灯光照耀下的冰上总有不少滑冰高手在这儿大展身手,滑出许多高难动作,或进行滑冰速度比赛,更有的还在这儿滑起了冰上芭蕾,他(她)们的冰上英姿常常吸引了大批观众。也有的滑冰高手觉得敬业湖的冰面太小,就跑到了湖面更大的青年湖冰面上去滑冰。总之,这二处是主要的滑冰场所。教工们也有许多滑冰爱好者,那时工会就有冰鞋可借,所以也有许多教职员工在冰面上一展冰上舞姿,也还有不少教工带着孩子来溜冰,把一块木板下面安装二条用角钢磨成的冰刀,就成了一个小冰车,孩子们常常互相推着,玩得欢声雷动。

尾 声

1955年夏,我们这届学生毕业了,卫津路新校园也基本建成了。当年我们做毕业设计就是在刚完工的九楼教室中完成的,那高大的教室,明亮的窗户,宽大的走廊,给我们特别舒适的感觉,真是美极了。校中心区的教学楼基本建成了,大操场和露天游泳池也建成了,六里台的学生宿舍区也建成了,六村的家属宿舍也建成了,六里台的助教楼、教授楼和教工单身宿舍区、教工食堂也都建成了。我和同班的几位同学留校工作,我们都住在六里台单身宿舍,三人一室也都很舒坦。校园中各种教学设施和教师学生的宿舍、食堂等各项生活设施基本都建成了,校园中的道路、灯光设施、绿化工程也都有很大进展,总之卫津路新校区已基本建成为一个美丽校园,成为新中国的一座重点大学,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材担负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