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态

张中祥:共话动力多元化的转型与创新——第三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高峰论坛召开

发布日期:2023-05-22

本站讯(通讯员 张懿)5月17日—19日,由车用动力系统国际高峰论坛组委会举办的第三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高峰论坛在中国宁波前湾召开。

在“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驱动下,车用动力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本次论坛以“双碳驱动 竞合共赢”为主题,聚焦车用动力系统的转型升级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行业人士进行交流碰撞,探索动力系统技术路线多元化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汽车行业新时代

动力多元化成为战略方向

“这场全国车用动力届的科技盛宴,也是宁波产业创新的一项标志性活动。”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一现象级话题,宁波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汤飞帆在致辞中提到了“三个之变”:行业之变引爆格局调整;科技之变驱动产业革新;宁波应变紧随汽车产业趋势。

当前对汽车产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阶段。汽车行业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汽车产业包括全球汽车产业必须回答两个历史之问:如何转型和升级?如何创新获得和形成更有竞争力的创新链?

“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动力多元化是重要的战略方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致辞中强调,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汽车产业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资源配置、市场需求和使用场景等因素提供多种动力选择,包括高效内燃机、混合动力、纯电动、氢能燃料等。他更是提到,目前节能技术的提升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混合动力转型迅速之快、产业化速度之快更是出乎意料。

面对这波浪潮,吉利汽车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持续拓展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绿色甲醇等新能源动力的发展路径。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表示,目前,吉利汽车已经建立由吉利银河系列、领克、极氪等组成的品牌矩阵,覆盖了从混动到纯电,从大众到豪华的新能源市场。

对于车企来讲,“竞合共赢”已成为当下的主旋律。梅赛德斯-奔驰动力研发高级执行副总裁 Torsten Eder 提到,为达到2039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梅赛德斯-奔驰从混合动力到纯电动的发力,都是与合作伙伴一起推进,比如与吉利合作共同推进混合动力和小型汽油发动机技术的研发。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表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在今年下半年起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的研制工作,此次论坛上形成的一些技术成果,届时将为3.0技术路线图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双碳”目标下

国内外布局不同技术路线

“双碳”背景下,汽车电气化不等于只有纯电动一条技术路线,未来的汽车动力系统必然是碳中和能源为核心的驱动系统。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对中国碳中和战略和动力系统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他提到,不同的技术路线目前都面临着不同的瓶颈,如燃料电池汽车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的问题,纯电动汽车存在冬天续驶里程短的问题等。对此,刘科强调,甲醇是储氢最好的载体,能够作为长期储能战略,绿色甲醇大有可为。

工信部甲醇汽车推广应用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魏安力对甲醇未来的发展也持有相同的看法。对标氢、氨燃料,电动车等路线,甲醇制备技术成熟,储、运、用安全便捷,是实现碳中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有效路径之一。

“双碳”目标下,各家车企也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发动机技术和燃料技术的结合,对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实现氢能、生物质燃料、合成燃料多样化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也非常重要。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创新中心主任坂井光人表示,未来在市场上,内燃机和电动化相结合的技术将长期存在,丰田坚持以低碳技术多样化为方向。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研发总院首席专家李金成则提到,当前不存在具有绝对优势的技术路线,不同技术路线均存在一定的不确性;庞大的存量燃油车是中短期降碳的最大挑战,通过良性竞争共存的多技术路线组合去存量是最大的机遇;在中短期内,HEV仍具有降碳潜力,关键在于能否建立相对于燃油车的性价比。

从全球来看,国内外都在进行不同技术路线的布局。304am永利集团官网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张中祥以“碳中和下汽车发展技术路线:油车变革、电动化和氢动力竞争已成结局了吗”为主题,分析了国内外当下针对不同技术路线发力的影响因素。

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伯明翰先进汽车研究和教育中心主任徐宏明以“未来欧盟汽车动力系统能源动向与发展趋势展望”为主旨进行了演讲。他表示,现在能源出现多元化,没有哪一种技术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燃油车;电动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电子燃料给燃油车带来了新的契机,但也面临着规模和成本等不确定性因素。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员,交通能源演化模型项目首席科学家欧士琪也发表了“迈向碳中和汽车电动化低碳燃料及智能交通的最佳角色”的主旨演讲。

在本次论坛上,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产品与技术战略部乘用车研究室室主任陈川也提到,目前工信部在组织行业相关机构联合开展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路线图的研究工作。通过此项工作,明确未来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电动化的发展进程应该是什么节奏、技术路线应该如何替代与转型。

抓动力多元化下的机遇

共话“混动、三电、零碳燃料”

对于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提到,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和渗透率增幅从今年开始将双双有明显下降;PHEV和增程将成为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亮点。他强调,中长期来看,多动力形式并存是长期的趋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行业发展正在面临着转型机遇。壳牌(上海)技术有限公司亚太及中国润滑油技术总经理文海表示,壳牌目前在积极进行转型,除了与主机厂,也在与上游零部件企业一起密切合作,开发出针对新一代新能源汽车最适用的润滑脂解决方案。

“车用动力系统产业的发展核心是技术,关键是人才。”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秘书长朱明荣在“面向碳中和的动力系统人才培养”的主旨演讲中强调,内燃机发展路线逐渐明朗,即拥抱电气化。因此,未来交通运输类、机械类对内燃机人才的需求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对人才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更精。

除了主旨演讲,在圆桌论坛环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蔡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肖成伟,吉利汽车高级副总裁、乘用车动力总成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汽车先进动力系统分会主任委员王瑞平围绕车用动力系统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前景进行了激烈的观点碰撞和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中,付炳锋特别指出:第一,关于禁燃话题,行业是有一些讨论的声音,但主管部门从来没有发布过禁燃说法。我们很关注国外的禁燃令,媒体也常抓这个热点话题。第二,“双碳”目标的实现,体现大国的责任,需要各行各业低碳发展。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绿色发展,整体上为碳中和做贡献。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具体产品要零排放、某家企业要达到碳中和。同时,他强调,对于技术路线选择,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汽车企业,尤其是零部件企业,要通过创新站住自己的市场,发挥自身特有优势,这是永恒的生存道理。

除了主题大会,三场技术分论坛针对当下行业备受关注的不同技术路线进行了讨论。在混动专场,来自吉利、比亚迪、东风、奇瑞、一汽、广汽等车企的相关负责人对各家混动技术进行分析和交流。在三电专场,针对电驱动技术、动力电池技术等进行了讨论;在零碳燃料及高效发动机专场,针对碳中性甲醇燃料、替代燃料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报道网站:中国经济网

报道来源:http://cv.ce.cn/news/202305/22/t20230522_38555628.shtml

(编辑 焦德芳 粟文捷)